作者简介:蒲明朋、欧德芳 广东振业优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将从流量条件、通行效率、车辆清空问题、违法行为、交织变道冲突及国标规范等多个角度,对直右信控可变车道的实施进行分析,探讨直右可变车道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
近期,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直、右车道随信号实时可变的设置热潮,该车道的通行权随交通信号控制可进行直行与右转的转换,既可以提高路口直行的通行能力,同时又能兼顾右转的通行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但实际上,直右信控可变车道的设置真的能做到一举两得吗?在效率提升的同时,是否还有潜藏在背后的安全隐患?本文将从流量条件、通行效率、车辆清空问题、违法行为、交织变道冲突及国标规范等多个角度,对直右信控可变车道的实施进行分析,探讨直右可变车道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
1、流量条件分析
可变车道的设置有赖于精确的交通流量数据分析。直、左可变车道的设置是基于交叉口流量流向在一天内不同时段变化较大这一情况,突出的是时段,这类数据能通过流量检测设备实现较准确输出。对于直、右随信控可变的流量数据而言,不仅要求做到实时精准,还需输出优化方案。从数据统计-分析研判-方案优化,这一过程本身存在时间滞后性,前一时段得出的数据是否满足当下时刻的实际通行需求,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现行的《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未对直右信控可变车道的设置作出明确规定,导致具体实施时存在相当大的随意性。倘若一定要设置直右可变车道,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若右转车辆较少,为何不直接设置为直右车道?要是右转车辆较多,那么设置直右信控可变车道又有何意义?
也许有人会说“直右随信号可变”不正是交通流量动态变化的实响应吗?然而,这恰恰是忽略了车道功能划分的基本原则。要知道,车道功能是依据流向流量需求而设定的,若是都考虑“实时可变”,是否以后路口可以不设置明确的车道功能?信控是基于明确的通行路权所进行的优化,而非用信控优化去改变车道路权,否则便是 “本末倒置”。
2、通行效率分析
直右信控可变车道的优势在于能够提升通行效率。其依据为:原本仅供右转的车道在直行绿灯时段也可供直行车辆使用,如此一来便提高了车道的利用率,进而缓解路口的交通压力。不过,这种提升效果的程度还需依据右转车辆数量的多少来进行具体分析。
右转车少:右转车道闲置,说明车道配置不合理,应该将车道改为直右车道,减少车道的闲置。这样做的效果与直右可变车道相差不大且成本更低。
右转车多:右转车辆在礼让通行规则的前提下,本身通行速度较为缓慢,如调整为直右可变车道,直行的利用率并不会显著提升,但成本大于效益,因此不建议。
在考虑让行的情况下,路口右转车辆的延误会有所增加,而直右信控可变车道会使拥堵状况进一步加剧。这种情况既无法保证右转车辆及时清空,又会导致直行车辆由于要礼让右转的行人和车辆,在车道可变过程中未能顺利通过路口,进而被强制右转,舆情也会随之增加。
综上所述,直右信控可变车道仅在右转车辆较少时才有可能提高通行效率,而直接将车道设置为直右车道也能够发挥相同的作用。两种措施相较而言,直右车道虽增加右转的延误时间,但就整个路口而言,这种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3、清空问题分析
在车道功能转换期间,清空过程存在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为确保车道转换的顺利进行,必须保证原车道内的车辆完全清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交通流量大、驾驶员反应速度不一等因素,清空过程往往难以做到万无一失。未清空的车辆可能与新进入车道的车辆发生冲突,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此外,清空过程本身也会占用一定的时间资源,进一步降低通行效率。
通常设置前后两组通行信号动态指示牌,对前后两组设置允许通行“时间差”来保障路口清空;但这个时间差如何界定,需要考虑车队组成、车头时距、路侧干扰、道路线性、坡度等等,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不能精准得出这个差值,也不能保障安全清空。
4、不按道等违法问题分析
直右信控可变车道的实施高度依赖于驾驶员的自觉遵守和正确操作。然而,在实际交通环境中,不按道行驶、随意变道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交通规则,也严重干扰正常的交通秩序。在可变车道内,由于车道功能的不确定性,驾驶员更容易产生误判和违规操作。这些违法行为不仅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也降低可变车道的使用效果。
5、交织变道冲突
直右信控可变车道的信号在直行、右转的变换过程中,会存在直行车、右转车交织变道行为。这种在路口进口道短距离的交织变道过程不仅增加了交通流的复杂性,也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在交织变道区域内,驾驶员需要频繁观察周围车辆动态并做出决策,高强度的驾驶操作不仅容易导致驾驶员疲劳和分心,也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6、国标规范与实际应用
尽管国家针对直右信控可变车道的设置有“可变车道”这类规范标准可供参考,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却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其一,不同城市在交通状况、道路条件以及管理水平上均存在差异,导致规范标准的适用性大打折扣。其二,部分城市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盲目跟风现象,缺乏科学论证,致使可变车道的效果不尽人意,甚至适得其反。此外,国标规范在更新与完善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契合城市交通发展的速度。
综上所述, 直右信控可变车道作为近期“交通信号控制+路口交通组织精细化治理”方面的“创新”举措,在施行时必需充分考虑清空安全、交织冲突、通行习惯等条件,如盲目推崇,势必引发一系列的衍生问题。路口通行能力的挖掘,应当回归到路口、路段本身的交通工程基础上,通过理顺路网结构,减少转向交通流;合理渠化路口车道线形,减少行车冲突;优化信号控制,减少路口等候延误等方法,提升路口通行效率。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来源:赛文交通网],原文链接:https://www.7its.com/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24501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